施工案例
时间:2025-02-13 16:45:57
在前期的交通信号“绿波”路网建设过程中,部分路口路段由于占道施工导致通行效率差,影响区域绿波设置(如苏虹路、中新大道、星塘街等道路),路网整体通行效率还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空间。
基于前期建设基础,对苏州工业园区绿波路网进行“串联成网”改造,并结合时段精细化、时空资源融合等手段,对园区全域全时段绿波进行优化升级。
时段精细化:通过前端检测设备获取的道路交通数据,结合自研平台“智能交通信号管理系统”对路口、路段全天交通流量、运行速度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绘制出全天流量变化趋势,进而开展时段划分和车速设置,确保时段和速度设置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时空资源融合:基于园区可变车道与潮汐车道的建设成效,本轮绿波优化中通过自研平台内嵌算法,充分将可变车道与绿波技术进行双向融合,以达到绿波协调方向“一路绿灯”,非绿波协调方向“少等红灯”的管理目标。
本轮优化结束后,辖区绿波路段充分实现了由线到网的转变,各大主干道均实现绿波覆盖。通过第三方导航平台数据分析,相较于优化前园区交通出行时间成本下降10.29%,路网车辆运行速度提升11.16%。
随着姑苏区园区经济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东环路交通流量逐年上升。同时,道路存在路面老化,标志标线磨损、交安设施设置被遮挡、交通组织日渐不合理等问题,急需优化改造。
东环路沿线综合提升项目,北起官渎里立交以南,沿东环路南至独墅湖大道路口附近,全长约6公里。
通过此次改造工程,东环路的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标志标线焕然一新,为驾驶人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减少了因视线不清或标志不明导致的驾驶失误。不合理人行横道线的磨消,提升了路段整体通行能力,引导市民通过路口过街,保障过街安全。东南环路口车道功能优化后,有效缓解了东环高架下匝道排队长度,保障了高架通行效率;同时调整后高峰期间东南环路口可采用北放行信号相位,进一步提高北进口通行效率。
2024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陆续开通娄江快速路四改六以及跨娄江的星汉街北延、陆泾路南延、华池街北延等重要通道工程,并开放娄江快速路陆泾路、珠泾路出口。以上工程的建成全方位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和优质的发展环境。
在每一项重大基建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全力付出。从工程规划之初,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就积极参与其中,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密切合作,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工程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确保工程建设既满足施工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园区交警坚守岗位,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细致周到的现场管控以及与各部门的紧密协作,有效缓解了施工区域的交通压力,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及时督促施工单位优化交通导改方案,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最大程度缓解由于施工导致的交通拥堵情况。同时,积极与周边社区、企业和学校沟通协调,提前告知交通变化情况,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线,为园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长阳街北延工程、星港街北延、中新大道东(星华街-青丘街)拓宽改造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中。园区交通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全面助力片区经济社会发展。
阳澄西湖隧道是新312国道连接园区和相城区的重要通道,自娄江快速路(沪宁高速-昆山)封闭施工以来,G312阳澄西湖隧道日均车流辆达到10万辆次,其中大型车辆约2万辆次,通行压力巨大。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段限速80km/h、相城区段限速100km/h。车辆由地面道路进入隧道有约1公里长下坡,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通过提前降速至60km/h,施划红色沥青防滑标线、货车靠右/小型车靠左引导标志等,多措并举保障进入隧道路段通行安全。
通过设置减速、限速、事故易发等提示警示标志,设置红色防滑沥青、横向纵向减速标线等措施,路段行车速度显著下降,交通事故同比下降约35%,路段安全性显著提升。
受娄江快速路(沪宁高速-昆山)施工影响,大量机动车分流至G312通行,导致G312主线%。其中G312-亭青街东往西方向早晚高峰拥堵现象最为频繁,且G312-亭青街路口东进口地面车流量明显大于下匝道车流量,地面直行排队长达800m,排队车辆时常溢出至上游G312-水泽路路口。
(1)中环北线亭青街出口(东)压缩一条机动车道,同时禁止下匝道机动车由东向南左转;
(2)引导中环北线亭青街出口左转机动车提前从中环北线水泽路出口驶出,通过G312-亭青街地面道路左转。
G312-亭青街东进口车道功能优化调整为下匝道2直行+地面3直行1左转,地面直行方向道路通行效率提升约15%,地面车辆排队长度大幅缩短。
G312-澄林路路口位于园区相城区交界处,西侧为G312阳澄湖隧道出入口,南侧为园区主干道星湖街,东侧为G312(地面)/中环北线(高架),北侧为相城区澄林路。
G312-澄林路路口北侧即为“美人腿”景区,每年9月底至12月大量食客进入景区品尝大闸蟹,G312-澄林路作为南侧唯一进出节点,蟹季交通压力陡增,特别是晚高峰期间路口北侧排队较长。
经统计,往年蟹季晚高峰期间,G312-澄林路北进通量约860辆/小时,路口4条进口车道无法满足通行需求。左转车辆排队较长,影响了后方直行、右转车辆的正常通行,导致路口整体通行效率较低。
澄林路路段为一幅路、双向两车道断面形式。晚高峰期间,北进口左转、直行相互干扰,导致路口存在空放现象,通行效率较低。
北进口中分带渠化新增一条左转车道,进一步提高左转车辆通行效率。中分带硬化面积约180㎡,原中分带信号灯迁移设置。同时,进一步完善路中黄实线施划,延长左转车道展宽段长度,提高左转车道蓄车能力。
通过新增路口非机动车信号灯,在晚高峰大流量期间搭接北进口全放相位,提高北进口疏解效率。
北进口新增中央隔离护栏,护栏端头新增爆闪灯加强夜间警示;北出口新增车道减少合流标志;路口标线复线见新;完善路口限速、禁停标志等,进一步保障路通安全。
G312-澄林路路口改造提升后,经第三方导航平台数据评估显示:在2024年10月至12月蟹季期间,晚高峰路口北进口拥堵指数由去年同期1.52下降至1.30,拥堵程度下降17%;晚高峰北进口通过交通量由860辆/小时增加至1055辆/小时,通行能力提升23%,根本上疏解了蟹季交通堵点。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独墅湖医院)是园区唯一一家现代化公立三级医院,但受医院扩建工程影响,院内车位减少至300个,日均门诊量却达4500人次。医院无法满足高峰时段就诊人员停车需求,就医车辆在入口集聚,影响创苑路、松涛街等周边道路车辆通行。
通过增加就医停车供给、设置就医无缝接驳、打造就医可变通道升级智慧交通系统等一系列“组合拳”,对医院周边进行了交通优化,医院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周边道路通行效率与安全明显提升,同时试点打造了乐龄友好就医环境。
新建外部临时停车场后,月均进场52890辆,日均服务1763辆,停车饱和度达80%,大大缓解了医院内部停车压力;开行无缝接驳公交线路后,就医患者可直达医院内部,行人安全有效提升;医院南门创苑路设置就医专用可变通道后,机动车在就医通道有序排队驶入医院,创苑路(雪堂街-松涛街)平均车速由17km/h提升至28km/h;智能交通设备安装完成后,医院周边日均交通违法数由23起下降至5起,周边路口高峰服务水平由F级提升至C级,排队长度下降16.3%。
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在册的中小学、幼儿园共179所,其中超3000人规模的学校19所,超5000人的5所、超7000人的2所。部分学校周边道路狭窄,接送学期间交通流量大,交通拥堵时有发生。部分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乱停乱放车辆、逆向行驶扰乱正常通行秩序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同时,园区道路禁止货车通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生活居住区,部分学校邻近工业片区,上、放学期间接送学交通与货运交通交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围绕儿童出行“交通设施全、交通服务优、交通环境美”目标开展工作。2024年,园区持续加大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新增娄葑街道办事处附近(文和路、葑春街、南北摆宴街、葑谊街等路段)、跨塘实验小学(虹桥校区)附近、苏茜路学校集聚区3处儿童友好街区设置,包含娄葑实验小学、东港实验幼儿园第一分园、葑谊幼儿园、苏大附中、园区一中、新馨花园幼儿园、星海小学(苏茜路校区)、星海初中、跨塘实验小学(虹桥校区)、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幼儿园等10所学校,全年共完成30所学校周边儿童友好交通环境建设。
结合儿童友好交通设施优化,同步对学校周边路口进行信号控制方案调整,根据上下学流量变化情况,累计研判学校周边路段62条,优化信控路口161个,满足机动车通行和行人安全过街需求;调整可变车道9处,实时切换车道方向,提高上下学时段通行效率。
为确保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对非禁货区学校进行全面排查,对20所学校18条道路设置了上下学时段的临时货车禁行区,新设49块禁行标志标牌。
自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以来,有效减轻了学校周边地面路段通行压力,学校周边上下学时段的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试点学校周边学生步行事故发生率较之前下降了约22%,拥堵指数平均下降12%,同时加快放学疏散,交通疏解时间减少约10%。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普惠路校区)建成两处开口均位于普惠路;学校共计1956名学生,其中走读生1132名。接送学生车辆经常在普惠路、星湖街形成3排停车,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前期通过多部门联动进行提前规划,利用校内相对独立通道,设置了园区首个校内接送环路系统。后期多部门联动,允许学校在星湖街新建一处机动车出口,仅在上下学期间启用;在校内环路施划106个路内临停车位,喷涂车位编号。接送机动车采用预约模式,缓解接送拥堵的同时规范停车秩序;同步完善西门禁止右转、停让标志标线、黄色禁停网格线等交安设施,保障通行安全。
新建开口已于2024年9月开学时正式启用,启用后晚高峰星湖街、普惠路运行车速由15km/h提高至21km/h;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拥堵得以解决。
东延路是园区重要的东西向次干道,贯穿斜塘街道北部片区。东延路(星湖街-金堰路)段全长约3.3m,为双向车道、四块板道路。东延路周边分布着众多大型住宅社区和商业场所,日常人流量、车流量极大,部分路段标线存在标线磨损、标志版面缺失、标志标线不完善等情况。
部分路段标线磨损现象较为严重,如东延路-星湖街、东延路-松涛街等大流量路口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磨损严重。
东延路沿线路口车道数较多,路口尺寸大,交通情况复杂,需具备完善的标志标线组织各交通流线,保证车辆行人安全、有序地在路口通行。部分路口存在路口导向线、右转危险区、右转必停等标志标线缺失情况。
东延路沿线路口存在左弯待转区线缺失的情况,对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有影响。根据规范,对适宜施划左弯待转区线的路口进行施划。
东延路沿线路口存在路口导向线缺失的情况,不利于路口安全、有序通行。根据规范,完善路口的路口导向线)完善右转危险区
东延路沿线路口存在右转危险区缺失的情况,在右转车不受灯控的情况下,易发生右转车与相交道路车辆碰撞的情况,影响路口安全。根据规范,完善路口右转危险区的施划。
非机动车安全问题一般涉及非机动车交通管理和机非冲突,通过完善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尽可能减小风险隐患。通过非机动车标识、红色彩铺、和“请勿越线”字样三者结合,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同时规范非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行为,保证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东延路沿线路口尺寸偏大,行人过街时间较长,因此设置“安全岛”,并施划“行人等待区”字样,提示行人驻足、等待,保证行人过街安全。
东延路沿线路口,设置有独立右转车道、直右车道等,在右转不受灯控的进口道,设置针对大型车辆的停车让行标志标线)合理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与指路标志
现状东延路沿线路口基本都设置了指路标志、分车道标志。仅少部分路口标志设置缺失,本次进一步完善指路标志、分车道标志设置。
结合东延路沿线路口现状车道功能和流量数据,分析其交通运行特征,如星湖街-东延路南北直行交通量较大,通过设置直行待行区提高直行通行效率。
实施优化措施后,东延路的整体交通环境及安全得到了较大提升,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明显缓解,车辆行驶秩序更加规范,行人、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大幅减少,通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